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在福建莆田的乡村经常可以看到巡回演出的戏班。他们用简单的道具、多彩的妆容、还有当地人熟悉的乡音,在乡间的舞台上演绎着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。这样的表演,常常能吸引众多的观众,不论男女老幼,只要一听到有戏班演出,就像听到召唤一样,迅速的汇聚到一起。戏台上,表演美轮美奂,戏台下,观众则听得如痴如醉。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就是有“宋元南戏的活化石”之称的莆仙戏。
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,莆仙戏原名“兴化戏”,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、仙游二县及闽中、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。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、厦门、晋江、龙溪、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。据考证,它是在古代“百戏”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。
据史料记载,西晋至南北朝中原地区战祸连绵,中原百姓大批南迁福建,当时盛行的中原"百戏"亦随之传入福建莆仙。并形成了在语言,唱腔和表演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声腔。它表演古朴优雅,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,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;其唱腔丰富,综合了莆仙的民间歌谣俚曲、十音八乐、佛曲法曲、宋元词曲和大曲歌舞的艺术特点,用方言演唱,具有浓厚地方色彩,迄今仍保留不少宋元南戏音乐元素,被誉为“宋元南戏的活化石”。
据当地一位莆仙戏演员介绍,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,其中保留宋元南戏原貌或故事情节基本类似的剧目有八十多个。如《琴挑》、《叶李娘》、《状元与乞丐》、《江上行》、《三打王英》、《秋风辞》、《新亭泪》、《团圆之后》、《春草闯堂》、《晋宫寒月》等誉满全国
|